開春第1期的編輯工作已經到了緊鑼密鼓地階段,我們依然聘不到助理,眼看就要來不及出刊的情況下,我拉著原民輔導團的瑤蒨來救火,自己承擔起原教界助理的工作,腦中想著修澈總編的話:「開餐廳的自己要會煮,不然遇到廚師跟你吊鼎,你什麼辦法都沒有」。文編之後,便得面臨美編。合作95期以上的美編陳立君,了解我們的處境後,義無反顧、兩肋插刀,沒日沒夜地配合趕工。
我們輔導原住民族的無形文化資產的過程中,持續關注小米文化各個面向的發展,本期的主題是「小米與教育」,是從「部落復種與傳統文化教育」、「學校教育」兩個面向切入,帶領讀者認識小米與教育的相關課題。
「部落復種與傳統文化教育」面向,分成三個角度。第一,農業部門如何透過現代技術幫助部落,把小米種回來。邀請種苗改良繁殖場羅英妃副研究員、花蓮農改場農業推廣科孫正華副研究員撰文。第二,小米種植與傳統文化教育之間的關聯。邀請郭華仁教授、芭翁都宓老師、林志忠老師、藍保•卡路風先生、陳秀美女士、邱曉徵先生、巴樂絲女士分享。第三,透過個別案例,談小米田的教育內涵。由陳鈺琇與編輯部,介紹陳叁祥老師復種及其在石板屋進行文化教育的經驗;由吳伯文與汪德麟合寫、再加上潘秋榮共兩篇分別闡述小米祭儀與傳統文化教育的關係;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傳藝民俗組廖健雄研究員探討原住民族小米文化所涉及的轉型正義課題。
「學校教育」面向,包含兩個角度。一是由由高麗萍園長、高佩文主任、潘姵妏老師、邱霄鳳老師、高金豪老師分享實務經驗,囊括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中各個學習階段。二是綜合說明原住民族實驗學校小米課程的情形,由於中學階段小米課程的資料較少,故對於來義高中的課程現況著墨較多,並讓學生談一談上過小米課的感想。
【會議報導】是今年2月台日雙方學者在東京川越進行「憲判4號與憲判17號」的研究討論,這個議題已經從國內蔓延到國外,方興未艾。
最後,感謝此刻正在進行小米文化與教育活動的各位撰稿人,大家對政大團隊的支持、信任、協助及撥冗賜稿,終於,我們艱鉅地完成任務,順利出刊了!本刊的內容是每位撰稿人為堅持自己的夢想而努力的成果,堅持都需要很大的勇氣,值得尊敬。
附件下載區:
11605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國立政治大學研究暨創新育成總中心2樓 207、20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