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今年年初的專輯(2月號,85期)是「瀕危語言」專輯,乃是從20162017年的一年半累積出來的業績,今年年終的專輯(12月號,90期)是「語推語言」專輯,這是語推組織執行10個月的成果。兩個專輯都反映出族語復振已經進入快速成長期,也反映「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與「國家語言發展法」兩法通過之後台灣的嶄新語言政策。這是一個十分新穎的工作項目,難以廣泛尋覓適當的執筆者,所以動員極少數到幾乎無可替代的實際的參與者。

               「原教評論」的三篇,邀稿都很順利,尤其是主委的稿件。平常極難獲得首肯,這次卻是爽快答應。原因無他,這是他十分在意的政策,經常垂問推動狀況順利與否。第二篇黃季平教授,是本案的執行團隊,跳出行政事務的層面,改從學術視野綜觀與剖析語推組織的定位與方向。第三篇是專管中心資深助理楊懿湘執筆,做為第一線工作人員,對於業務最為熟捻,方克洞悉其奧秘。

「原教前線」的設計,分為執行者與評鑑者的兩個部分,這跟過去各期的設計截然不同。但因為有對立的「自評」與「他評」兩方面,所以兩相組成一個整貌。

執行者有四人,先找來兩位語推組織主持人兼快筆朱清義、詹素娥。其次布農族,因為主持人卜袞只掌方向,然後忙於退休後第二春的農務,所以邀請協同主持人馬慧君執筆。最後是撒奇萊雅族,主持人督固撒耘,擅長於組織與用人,管理瀕危語言師徒制的洪采薇、管理一般語推業務的嚴苡嘉,都是如此慎選敦聘。我們邀請專案人員嚴苡嘉,從另一個側面分享她如何投入組織與執行工作的故事。

評鑑者有6人。本案執行上成立17個語推組織,分出幾個地域一次看完,但每次的評鑑,也需要2-3天行程。想要找到可以配合的委員,實在難得,最後共有12位委員願意承擔此重任,又接受邀稿,最終收到6篇稿件,十分感謝。我們又特別邀請了客語、台語領域的學者,希望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體會,讓我們的工作可以得到更有深度的認知。

除了與語推組織直接相關的文章以外,本期的【移鏡借鑑】邀請到美國北亞利桑納大學的Nobert Francis教授分享他與研究團隊長期在墨西哥及厄瓜多進行關於納瓦特爾語(Nahuatl)、奇楚瓦語(Quechua)兩個語言分別與西班牙語之間雙語使用及教育的相關研究。以及曾有欽校長書寫關於族語文學獎與族語文字近年來的狀況,透過這兩篇文章可與語推組織在執行的各項工作進行對話。

        今年度特別設置的【師徒制學生心得】專欄,也在本期劃下句點,透過這些學生的心得分享,讀者可以一同感受選擇參與師徒制的學生內心的各種糾結,不論是喜或憂,可以看見的共同點是他們都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了成就感,以及對於自身語言、文化傳承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