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語教材從2002年開始統編教材時代,歷經九階教材與四套教材的編輯,族語教材的統編版本,已經建立初步的雛型。這幾年在許多族語工作者的努力下,開創了許多有別於統編教材的民間版本教材。這些教材有許多不同的多元形式,都在為族語的保存做不同面向的努力。要發展一個語言的教材是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除了要對語言的使用嫻熟以外,還需要思考如何編排教材的先後次序,以及難易層次,才能夠讓學習者用最有效率、最容易理解的方式來學習它。

一個幼兒從出生到7歲的時候,沉浸在母語的時間大約有2萬個小時以上。一個成年人,如果每天聽講3個小時的族語,大約需要20年的時間,沉浸在族語的時間才等同於一個7歲兒童。因此族語教材的努力,就在如何用有效率的方式來縮短這20年的時間。很多主流語言因為有豐富多元的教材與講說環境以及成熟的教學法,所以學習者可以在35年的時間將那個語言練習到流利的程度。現在一般年輕人要用5年的時間將族語學習到流利的程度,可以說是非常困難。一方面在於族語聽說環境不易獲得,另一方面也在於族語教材和教學法還不夠成熟。這一期的編輯,我們試著在現今族語教材與教具發展的潮流中,邀請到其中成績較引人注目者,從不同方面的教材和教具研發的努力,來呈現族語教學面的現況。從這些文章之中,我們一方面可以回顧過去的經驗,看到每種教材在不同的場域的成功處及其限制。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從中進一步思考,這些教材有哪些可以進一步推廣和普及到其它語言,又或者目前還欠缺的族語教材的形式有哪些?

一種語言的教學,要從無到有開始發展,是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台灣這座寶島上,又擁有如此豐富多元的各種不同原住民族語言。在保存這些語言的時候,教學方法的研發與教材的編輯,無疑是最重要的要務。過去多年的努力,我們已經跨出第一步,希望從本期的文章裡,我們可以看出如何更有效地走出下一步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