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春暖花開,原鄉滿山綻放鮮綠嫩芽,各種花香撲鼻,《原教界》19期開始改版變成彩色的了,期盼台灣原住民高等教育能更多彩多姿,跨校合作也能繼續多元對話、交響合鳴。
本期主題談論的是「大學的原住民課程」,從師資、課程、學生、平台面向來思考在創造力與多元文化教育的風潮下,大學的原住民課程應該如何推展?發現,課程的實踐仍是零星的,有待整平台整合。
圍繞原教主題共有4個專欄,延續三篇「原教評論」反思,「封面故事」裡除了體檢目前的大學課程以外,還訪問一些正在大學教書的原住民老師提出對大學發展原住民課程的新想法。1991年花蓮教育大學成立全國第一所原住民教育中心,原住民學生已遍布全國165所大學,目前有13所大學設有原住民中心,「校園報導」特別深入報導各中心工作團隊,希望能相互瞭解並搭起合作的橋樑,形成高等教育中的原住民中心聯盟,共同推動原住民與多元文化的學程。「原教前線」我們報導林曜同、林福岳、簡鴻模三位老師的原住民相關課程經營經驗,讓原住民高教的伙伴們可以相互取暖,彼此切磋。遠在夏威夷大學留學的泰雅族博士候選人官大偉,深入介紹夏威夷大學原住民中心,有很多原住民主體性的課程經營發展與思考,讀者可以用心研究,能否在台灣實施?「延長線」裡是留下原住民大專學生如何看必修原住民課程的討論記錄,介紹史前博物館在數位平台上如何推廣原住民教育?
原教界朋友們你今天「加減乘除」了嗎?「原語論壇」特別介紹四個族的數學觀念,文化差異實在有夠大。本期的「原教回音」是延續18期北海道愛努專號,特別介紹愛努族在1970年代傳統文化式微時,再現的一場傳統婚禮,也特別介紹當年負責拍紀錄片的日本民族映像研究所所長姬田忠義導演,高齡的他30多年來努力記錄日本民俗風土的熱情值得我們學習。而台東史前館典藏組林志興主任寫下來自日本大師學者川田順造與坂本勇兩位教授的交流諍言,前輩的研究風範,值得我們深思。
細心的讀者已經發現「全球視野看民族」全新亮麗登場,這一期介紹南哈馬黑拉-西新幾內亞語民族。聯合國去年宣佈《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後原住民議題國際正熱,3月26日行政院公布,曾擔任行政院原民會主委的尤哈尼‧伊斯卡卡夫特先生,將出任駐斐濟代表,台灣原住民第一位駐外使節即將領航台灣原住民族,開展南島外交新紀元。
拓展寬廣的視野,厚實的學術文化知識情報,走進國際的舞台是原教界同伴們持續不變要努力的方向。Lokah 原住民 & Lokah 台灣 !
11605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國立政治大學研究暨創新育成總中心2樓 207、20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