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文化教育已推行多年,然而,依循原住民各族特性來編寫,且具有體系性的「原住民族文化教材」,仍然相當缺乏。在傳統文化快速變遷的現代社會,什麼才適合納編進入原住民族文化教材,怎樣編寫才能有助於認識原住民族文化的全貌,著實需要斟酌思量。本期希望透過原住民族文化教材的探尋,觀察原住民族文化如何再現與傳承。

 

【原教評論】邀請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浦忠成館長、花蓮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洪清一主任、台中縣和平鄉自由國小江政文校長,分別針對原住民族文化的再現、文化教材編寫與文化教學對策等重要議題,提出獨到見解。

 

針對主題,【原教封面故事】檢視現有的文化教材及文化概論書,探析不同類型文化教材的特色與展望。【原教人物群像】介紹兩位從事原住民族文化教育的貢獻人物,鄒族的忠成館長,長期投入研究及教育工作,同時從民族文學的觀點出發,讓人感到印象深刻;茂林魯凱族的陳誠主任,推動文化教學不遺餘力,也曾自編魯凱文化教材,幫助學生學習本族文化。【原教最前線】發掘文化教材的多元面貌,包括花蓮教育大學的文化教材編寫計畫、文化概論書的編寫特色、文化教材的師資培育、統整課程的實踐,甚至也將台東的知本天主堂及其壁畫,視為活的文化教材。

 

深入原教現場,文化教學在學校推行亦有其對策,【校園主題報導】即邀請三所國小闡述其民族文化教學的實務經驗。【教材展望】自本期開始,展開高中歷史教科書的總體檢,觀察各種版本究竟如何描繪原住民族。【教材Q&A】更將觸角延伸到Holo人和客家人的鄉土文化教材。

 

拓展原教視野,【原教會議報導】精選報導5月至7月的四個重要會議活動實況。【原教小事典】闡述具有多元文化教育意義的「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原語論壇】分別探討太魯閣語和賽夏語如何以傳統詞彙來表達現代的時間概念。【全球視野看民族】持續帶領讀者認識南島語系西部大洋語次群的中部美拉尼西亞語諸民族。【考情特區】專訪去年年底甫通過原住民行政特考二等考試,並服務於行政院原民會的洪玲專員,為考生提供具體的準備方向。【教材小事典】解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的功能。【新書書評】評介《阿霧安人的話語與腳蹤》和《阿美族語實用語法》兩書,前者著重傳統文化、後者著重語言。【原教回音】收錄兩篇投稿,賴松蓬校長對於本刊上期(第15期)介紹的「南庄鄉」,有感而發,撰文闡述為何南庄鄉的行政單位名稱皆是「南庄」,唯獨「南莊國中」不一樣;朱清義主編則對於今年三月時,陳秀惠立委質問政大版阿美語族語教材,舉出事實來陳述見解,是編寫者的答辯。值得一提的是,從本期開始,封底裡進行【原住民百年老校系列】報導。

 

原住民族的豐富文化唾手可得,原住民族文化教材卻非一蹴可幾。一套完善且適用的文化教材,亟待原教界努力探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