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起,原民會依據《大專校院設置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補助要點》,鼓勵全國各大學設置「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以下簡稱原資中心),只要原生人數達100人以上的大專校院,均可申請設立及運作經費。在教育部的積極協助下,原資中心成為各校推動原生生涯發展工作的統籌單位。
目前,全國已有19所大學設立原資中心,各校依據自身條件與原生需求,發展出各自的特色。原資中心的目的,在於統合該校原生的生活、課業、生涯輔導、就業諮詢、甚至民族教育課程等工作,讓相關業務擁有單一窗口,相關資源可以整合交流。許多學校也擁有原生社團,或設有原住民專班,大學裡的多民族多文化環境,藉此得以營造,原生的生活適應與生涯發展,亦獲得有力的支持與關懷。本期即回顧這些原資中心的運作方式與執行效益,對尚未成立原資中心的學校,也從制度面及社團生活面,側面瞭解大學校園裡原生輔導與諮商的現狀。
「原教評論」邀請教育部綜合規劃司陳雪玉司長,從政策面檢視這項措施的角色與優點;輔仁大學原資中心王英洲教授(學務長兼中心主任)執行教育部「大專校院原住民族學生生涯發展工作計畫」,訪問各大專校院原資中心,對各中心的運作狀況最為瞭解,並說明該校的經營特色;馬偕醫護專校的原生輔導員Aputwan Lasava陳孟君老師(魯凱族)從本族人的觀點,闡述原生輔導的甘苦。
「原教前線」由7所大學的原資中心撰文,自我檢視兩年來的經營情形與挑戰。「校園報導」介紹未設置原資中心的5所大學,從學校制度、原民中心、原生社團等角度,檢視目前原生在學校可以獲得的資源與支援。民間社團與教會團體對原生的生活適應與就業輔導,也在校園外提供許多協助,「延長線」即透過台南市都會原住民服務協會及長老教會台北原住民大專學生中心的相關工作,觀察原生在都會區可以獲得的關懷。
今年上半年有兩位原教界人物相繼辭世,他們是長期推動族語教材、族語詞典、聖經翻譯等族語書面化工作的田信德牧師與阿諾‧伊斯巴利達夫牧師,「人物群像」回顧他們對民族教育的深遠影響。「原教會議」則報導近來關於民族教育或民族語言發展議題的會議,其中教育部族語維基百科建置計畫正在積極進行,需要更多本族青年人才及族語寫手踴躍參與。
11605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國立政治大學研究暨創新育成總中心2樓 207、20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