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在音樂、體育及藝術的天賦及表現,最為社會大眾肯定與嘉許,然而,無論是在高等教育傳授知識及進行研究的學者教授、在山林間開發自有農特產品牌的農夫、或是在部落裡為搶救流失文化而在文創界闖出一片天的文化工作者,當然也有接受現代教育而向上流動的菁英,此皆為原住民族的人才,其所展現出的多元樣貌,都代表著原住民族在適應社會變遷下所呈現出的生命力及競爭力。
本期「原住民族多元人才」邀請浦忠成考試委員、國立教育大學蔡志偉教授以及淡江中學劉建政校長,就目前原住民族人才投入國家機關服務的期許、原住民族高等人才的多元養成以及高中教育的造人育才上,分別提出看法。
原住民個人築夢與圓夢的歷程,則分別收錄獲得學位的6位新生代原住民博士,他們代表各學術領域的成就。野桐工坊的尤瑪達陸、布農部落屋的白光勝牧師、花蓮部大的Sifo Lakaw(鍾文觀)、原聲音樂學校的馬彼得校長、南王國小的鄭玉妹校長以及桃源國中的丹妮芙老師等,都為了讓文化能傳承,部落人才得以培育,紛紛在原鄉的泥土中,播下文化再生的種子。值得一提的是原住民族電視台的馬耀.比吼台長,則是為了讓台灣的觀眾聽到不一樣的聲音,看到不一樣的視界。
鄒築園的鄒族咖啡王子方政倫、投入民族植物研究的魯凱族巴清雄、兩位賽夏族姊妹女飛官趙雅惠以及女醫師趙雁南,則是告訴我們只要努力就能有所成就。
原住民族人才的培育工作是個持續的過程,現代社會與國家政策下的人才培育,我們應該讓原住民族的文化能藉由族人的力量與專業得以延續與發展。
11605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國立政治大學研究暨創新育成總中心2樓 207、208室